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国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2000亿元支持设备更新,较去年增加500
按需定制
记者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今年,国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2000亿元支持设备更新,较去年增加500亿元。资金量增加的同时,支持范围也在扩大,一些新领域的政策细则在加快落地。
电子信息、设施农业、安全生产等,是新扩围的设备更新支持领域,此外,粮油加工等细致划分领域也纳入到今年的支持范围内。
在电子信息领域,受DeepSeek等AI大模型加快应用的带动,一些服务器生产企业正在加紧更新产线设备,用来生产目前订单量激增的AI服务器。在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设备更新加力实施,范围更广、标准更细。例如,交通运输领域日前启动新一轮设备更新,政策明确,支持国三、国四排放标准营运货车报废更新。报废老旧营运货车或者在报废的基础上购置新车的,补贴1万元到9.5万元不等。除了国家补贴,一些主流品牌还推出免息贷款等优惠措施,在加快道路运输行业车辆更新换代的同时,也激活商用货车销售市场。
设施农业,是今年设备更新新扩围的领域之一,这中间还包括支持新型物流运输设备在棚内的使用等。春耕季到来,新投入的智能化物流设备,给育秧过程带来新的变化。
在黑龙江这家智能化暗室育秧工厂内,今年春耕季,一套全新的托盘叉车系统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能轻松实现秧盘运输无人化。
七星农场科技信息中心主管 王勇:这款运输机器人搭载了激光雷达无人驾驶技术,能够精准地识别托盘位置,自动规划最优的路径,实现毫米级的堆叠作业。
搬运、堆叠、装卸,在过去,装载秧盘这“最后一公里”往往需要一到两个操作人员,现在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完成。
七星农场技术人员 傅华山:手机也能操作,我这边设定好路线,一按,机器人就自动运行了,特别方便。
七星农场智能育秧工厂负责人王润泽:升级后的智能育秧工厂预计可提高作业效率20%,降低人力成本15%,能够提升秧苗整齐度,为春耕生产降本增效、提质增产提供有力保障。
围绕今年的重点任务科学技术创新,科研领域的设备更新是重点,较去年资金量更大、覆盖范围更广。春季新学期开学,在高校实验室里,一批高精尖科研仪器密集上新。
走进浙江杭州西湖大学的先进微纳加工与测试平台,记者看到,科研人员正在研发新一代AR眼镜镜片,单片重量仅为2.7克,厚度只有0.55毫米,看起来和普通的近视镜片差不多。
镜片中纳米量级的光学结构对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因此,研发中的关键一步,就是对镜片的内部结构可以进行扫描检验。这台全新的多电子束扫描电镜,在不久前刚刚来到实验室。
西湖大学博士研究生 陈博取:相比于我们传统的扫描电镜,我们只有一束电子束去做扫描,但是(用)新的这一台多束扫描电镜,扫一幅图的时间从原来的1个小时缩短到了5分钟。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西湖大学的设备更新项目中,高价值科研仪器占到六成以上,多聚焦于前沿交叉学科和未来产业,超长期特别国债和省市配套资金陆续到位。
西湖大学校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最近上新的设备大多分布在在天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设备更新项目,以及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设备更新项目。以前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到企业创办,在大多数情况下要3年甚至5年的时间,有了更新设备的支持,把最近一段时间缩短了,也可能到一两年甚至几个月。